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180万年的圣火竟然放于芮城这个村庄

    信息发布者:蒋晓伟
    2017-02-19 23:47:26   转载

      西侯度遗址火烧骨(图片来自于网络)

      

      西侯度遗址发掘点

      导语:180万年前,运城一堆圣火照亮人类最早家园,把中国古人类用火的历史,从50万至7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又向前推进了110万年。可以说,人类文明第一把圣火,就这样从黄河岸边开始燃起。大河滔滔,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在巍峨的巴颜喀拉山孕育而出,绵亘万里,出昆仑、汇洮湟、傍大漠、驱流沙,浩浩汤汤,在晋陕峡谷中激荡而下,于山西南部急转而东。在黄河母亲千里沃野、万世丰饶的宽厚臂弯之中,中华文明从远古而来,奏响了奔腾的序曲,揭开了不朽的篇章。

      在位于芮城县中瑶乡西侯度村,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是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是人类最早打制石器和使用火种的猿人遗迹,被史学界称之为人类第一把圣火。

      黄河新闻网探索发现团再次出发,走进西侯度遗址,了解黄河文化,华夏文化的根祖。天气晴朗,阳光正好,发现团队一行人驱车前往,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山西省最南端的芮城县风陵渡境内,这里与陕西、河南隔黄河相望,黄河在这里掉头东去,不仅留下了巨大的湾,而且留下了灿烂的黄河文明。

      进入到西侯度遗址,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花海,时值二月初,正是杏花盛开的时节,漫山遍野的芬芳,令人神往。这盛景令探索发现团队驻足停留,感受春天的到来。置身于花海之中,向南望去,远处高山林立,黄河之水环山流去,好一幅山河美景图。此情此景,我们纷纷拿出相机,在这万花丛中留下精彩的瞬间。

      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沿着沟壑大概行车十分钟,就到了西侯度村,村落依山排布在沟壑旁,村子由东侯渡、西侯渡和新村三个自然村组成,村民近百年来世代保护着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保护着被人类遗忘的历史印记。

      西侯度村名的由来

      来到“西侯度”我们惊奇的发现,西侯度的“侯”字缺个竖,“度字”没有三滴水。原来这个名字是因一个故事而来。西伯侯母子落难以后,都在这里度了一段时光,就把村名更改成了西侯度村。

      据多年保护西侯渡遗址的薛俊虎老人介绍:“西侯度村”原名叫“人疙瘩岭或仁义疙瘩岭”。

      殷商年间,纣王在全国分封了四路大诸侯,分管着八百小诸侯。

      西伯侯周姬昌的封地在西岐,西伯侯在他的封地一边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一边在金鸡岭修炼,他依靠四贤,八俊,三十六杰,九十九子管理朝政,西岐地域文贤,国泰民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周姬昌的贤明和西岐的昌盛,使纣王非常震惊,他非常害怕姬昌对他的皇位有威胁,就想方设法迫害姬昌,暗地派人把姬昌的母亲偷偷抓去,囚在人疙瘩岭下的深山洞里,派兵看守。使姬昌不能静心修炼,后来姬昌和他的弟子们想方设法把母亲救出洞。纣王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召姬昌回朝歌,然后将其囚禁在朝歌城中,长达七年之久,七年后,姬昌为了大业,卧薪尝胆,等待时机。这时姬昌的大儿子伯孝带上财宝美女到朝歌,向纣王进贡,要求替父坐牢,纣王不允,反而杀了伯孝,将其肉做成肉饼,并将肉饼给姬昌食用,姬昌明知是用儿子的肉做的,咬着牙吃了下去。

      纣王见姬昌并无反意,且对他百依百顺,就将姬昌放了。

      姬昌获得自由后,先到金鸡岭,后又走到母亲落难的人疙瘩岭,到人疙瘩岭后,碰到了一位名叫申杰的老人,姬昌向老人诉说了自己的情况后,老人听说是姬昌遇难,经过此地,心里十分难过,便到岭上叫了几位老人,热情的招待了姬昌,住了一段时间后,因姬昌大业未成,而返回西岐,村民们给姬昌凑齐了路上的盘缠,申杰老汉用毛驴将姬昌送到了西岐。

      姬昌到西岐后,和群臣们宴请了申杰老人,临别时赠送了好些财宝。

      申杰老人回村后,和乡亲们商议,西伯侯母子落难以后,都在这里度了一段时光,就把村名更改成了西侯度村。他们用西伯侯赠送的财宝,在村里盖了西伯侯庙,周灭商后,改为文王庙,自商末周初以后,文王庙香火不断,此庙毁于日寇侵华期间。

      听了这西侯度村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愈发觉得这份远古的光耀依然魅力依旧,更增添它神秘的色彩,引起我们探索发现团的更大兴趣。

      

      西侯度村村长正在讲解火烧骨挖掘过程

      

      黄河新闻网记者们正在进行采访

      180万年前西侯度遗址印记

      烧骨的发现十分重要,过去人们都知道北京人开始用火,由于这一发现,已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向前推到了一百多万年前,推到了距今一百八十万年之前,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如此古老的烧骨发现,可以说:“人类第一圣火”是在这里点燃的。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岸边的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地理坐标北纬34°41’,东经110°18’。

      一九五九年十月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继续调查一九五九年发掘的匼河遗址时,在匼河村东三公里外,黄河以东三公里的西侯度村发现了“早更新世”时期的化石。一九六一年六至七月间,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建、陈哲英、张殿卿等,进行了第一次发掘。一九六二年春夏之际,由王建主持,有陈哲英、丁来普等人再次进行了发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先生两度都到西侯度这一现场参加了发掘和研究。

      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材料颇为丰富,不仅在原生地层中发掘了成批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三十二件人工打制的石器,而且还发现了一些烧骨和带有切割痕迹的鹿角。

      地层构造和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都证明了这一遗址的地质时代为距今约一百八十万年的“早更新世”,这样古老的文化还是首次见到。

      石器材料中有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石片的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等。

      从这一遗址不仅发现了石器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烧骨。而且还发现了带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由此可见用角和骨制作工具,早在一百多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就大大地丰富了远古人类生活的内容。

      这个遗址之所以重要,就是它的地层清楚,时代明确,无疑属于“早更新世”。西侯度遗址剖面完整,从一千多万年的早更新世起,直到现代的地层剖面都可以看到,完全代替了泥河流的剖面。

      西侯度遗址告诉古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西侯度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西侯度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侯度遗址千沟万壑的地貌

      

      西侯度文物保护员薛俊虎正在向黄河新闻网的记者讲述保护工作

      西侯度遗址文化

      恩格斯认为:火的使用,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他把这种发现看作“人类历史的开端”。古籍中记载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就是对那个时代有关火的反映。

      沿着西侯度遗址映射出来的文明发展脉络,人类以一系列开天辟地的创举,昭告着自己与其他动物们的截然不同。不仅仅是狩猎、照明、熟化食物,还带给人类刀耕火种、烧制陶器、冶铸青铜器乃至铁器;而在对大自然改造的潜移默化中,人类的脑量增加、体型增大、臼齿变小、肠胃缩小、体毛减退、树栖能力消失;人类在智能、行为乃至社会结构上发生了重大改变,进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引发了人类社会历史上一次次影响深远的重大变革。

      上世纪60年代,一批孜孜以求、严谨细致的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唤醒了那沉睡弥久的历史记忆,并通过黄河岸边远古的印痕,在此重新梳理出古人类通向文明的荣光。今天,在西侯度遗址文物管理所的陈列室内,玻璃橱窗的展柜中摆放着一些骨骼化石:巨河狸、剑齿象、山西披毛犀、长鼻三趾马、三门马……这些都是180万年前的动物遗迹。

      探索发现团走进西侯度遗址,站在侯度村后的人疙瘩北坡眺望,想象着180万年前,这里是黄河岸边或与黄河有关的湖泊边。那时的西侯度应该是草青林茂,湖水荡漾,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在这里的草地上奔跑着古中国野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步氏羚羊、纳玛象、李氏野猪、晋南麋鹿等动物,水中游戏着各种鱼类。这样优渥的自然环境,给远古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条件。

      西侯度遗址火烧骨、石器等人类活动痕迹的发现,也与当时适宜人类的自然条件互为印证,共同定格出一帧帧“人类演化场”的蛛丝马迹,给予追寻者以动力,给予研探者以方向。

      编后: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的探索发现团此次探索之旅期间,恰逢运城市外事侨务和文物旅游局召开工作会议,会议中提出将在五月初,在西侯度遗址举行圣火取火仪式,将再现“一堆圣火”肇始中华文明的场景。同时也将与省考古所联合对西侯度遗址开始第二次挖掘,积极搜集曙猿地相关资料,筹备建立人类发展陈列馆和文明圣火博物馆。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